环保餐具的竞争与发展

2018-05-24

  除“以纸代塑”、“降解塑料”之外还有许多人研制多种材料试图替代塑料达到治理“白色污染”的目的。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种非塑料制品能在性能上、安全上和经济上比得上塑料,至于在用后的去向方面是否符合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的要求,是否对生态环境带来危害,更需谨慎对待了。

  以“环保”餐具为例,打着环保旗号试图替代PS发泡餐具的稻麦壳或秸杆制成的餐具,号称“入土成肥、入水可成饲料”或者“弃之路旁,几天后就化为乌有”,颇能迷惑善良的人,也得到一些新闻媒体的吹捧,但稍加探讨就可以得知,欲制成食品包装容器,这些稻麦壳、秸杆必须先加以粉碎,然后再与高分子有机热熔胶混合,还要加入防水剂、防油剂、固化剂等助剂,大多数产品还要做防水涂膜处理。有关部门对其检测的结果表明,降解速度远不及宣传的程度,而且产品质量很难把握,表面不涂覆塑料膜,就会出现醋酸溶出物蒸发残渣超标等卫生问题,而且残存的农药和黄曲霉素问题始终是压在消费者心中的沉重负担。再有现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所谓环保餐盒是用碳酸钙或滑石粉填充聚丙烯塑料制成的,为了降低成本,有些厂家使用60%以上的填料,不仅使用性能差,而且按目前国家卫生标准检测,正己烷和醋酸浸泡的蒸发残渣很难达标,屡屡被环保组织和新闻媒体曝光,称之为“毒餐盒”,严重危害着消费者的健康。

  一次性餐盒、餐具数量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切身利益关系紧密,但从塑料制品总的产量和应用领域来说,仍然是小事一桩,还有更多的塑料制品面临着用后如何处理,如何减轻、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问题,如一次性塑料包装袋、聚氨酯泡沫、玻璃钢制品,以及汽车、家电、办公设备上的塑料部件、塑钢门窗等等,随着它们使命的终结,也将大批地出现在街井市头,如果不做妥善处理,也将形成环境灾难。须知众多领域使用的塑料材料及制品已成为最佳选择,是不可能有更好的材料替代的,只有有预见性地做好回收及再生利用工作,辅之以焚烧、填埋、可环境消纳等现代化手段,才能避免不应有的环境灾难。对于塑料材料和制品,无论是日用品还是工业品,无论是一次性使用的,还是有较长使用期的,在没有进行充分、全面、认真的论证和实践检验之前,轻言替代是非常危险的,不仅会转移对治理“白色污染” 的注意力,而且还可能会出现更加难以治理的新污染,引发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首先过分强调使用降解塑料,塑料制品使用宝贵的石油资源经多道工序制成后,刚刚使用一次就被掩埋使其降解而不强调回收再生利用,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使用淀粉作为降解塑料的添加剂同样存在着浪费问题,辛辛苦苦种出的粮食又被轻易的化做污泥,实在可惜。我国每年生产70万吨左右的地膜和600万吨左右的塑料包装袋,如果淀粉的添加量为20%,意味着100多万吨的粮食在短暂的使用后被糟蹋了,按每人年消耗0.5吨粮食计算,这些粮食够二百多万人口吃一年的。

  其次降解塑料在外观上与非降解塑料没有明显的区别,如果混杂起来,对可以回收再生利用的塑料制品再生非常不利。

  更重要的是十几年降解塑料技术本身尚未成熟,甚至尚未出台严格的定义和评价降解的方法,而且在光照不足或掩埋条件不理想的地方,是不可能在短期内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最多也就是强度下降进而成为大小不等的碎片,在回归自然过程中的安全性还很值得商榷。

  城市做到卫生填埋,大部分是露天堆放或浅埋,对环境的影响与日俱增,加之在城市固体垃圾中,其组成发生剧烈变化,塑料包装袋等塑料制品的比重迅速上升。

  由于城市的迅速膨胀,周边土地越发宝贵,能够用来做填埋场的土地越来越少,一些大城市如北京、深圳等地率先引进先进的垃圾焚烧装置,虽然可以少占土地,但焚烧设施昂贵,也不可避免地给大气带来新的污染,对许多地方,特别是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是望不可及的。

  从现在到可以预见的将来,城市固体垃圾中没有废弃物是不可能的,对于那些没有回收利用价值或回收利用成本超出再生材料价值的塑料废弃物其出路只有填埋或焚烧。我们要做的是能回收的尽量回收,能利用的一定要加以利用,将固体废弃物中的塑料废弃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在填埋和焚烧处理过程中尽量减少塑料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使其更安全地回归自然。为此我们应将那些不易回收利用的塑料材料及制品做成“可环境消纳”的产品,用科技优势缓解塑料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分享